我自己是完全不會玩撲克牌的
偶爾打牌也就只是出去玩的時候消遣,或是過年小賭一下
我身邊卻有一些朋友卻非常喜歡打撲克牌
他們精通於各種不同的撲克牌遊戲-大老二、梭哈、德州鋪克、印度牌

他們打牌就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習慣-他們喜歡"復盤"

不論有沒有賭錢,每打完一盤都會認認真真"檢討"
有時候其實就是相互指責,誰誰誰哪張牌出的不對
"討論"得非常激烈,甚至都快吵起來了

我是從來不參加他們的復盤儀式的,所以我的水準都沒有任何進步
但是我偶爾還是可以靠"運氣好"來贏過他們啊!
撲克牌就是這樣的遊戲-你功力再高,也檔不住運氣好

生活不也是這樣嗎?
這就是為甚麼"決策水準"這麼難提高


一、如何復盤

 

雖然我偶爾還是靠運氣贏,但還真的就是"偶爾"
大部分情況還是會輸的,所以我相信"牌技"是真的存在的

上一篇文章我們說了-我們必須把運氣和技術分開
運氣是一種不可控的,但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技術
提高技術的最重要方法,除了刻意練習,還有復盤

杜克的哥哥是比杜克更厲害的職業撲克牌選手
剛開始杜克的撲克牌技術就是他哥哥教他的

 

杜克最佩服的一位職業高手叫菲爾·艾菲(Phil Ivey)
他被認為是現役撲克玩家中的世界第一,贏得過超過千萬美元獎金
但更厲害的是他的氣場 —— 艾菲已經達到了寵辱不驚的境界

艾菲會在每次比賽之後找人跟自己復盤
有一次艾菲比賽正好是杜克的哥哥擔任賽場解說,那天晚上艾菲贏了50萬美元
艾菲的慶祝方式就是戴上杜克的哥哥到一個餐廳,邊吃飯邊復盤
艾菲贏了,但是他把自己當天所有可能的錯誤都擺出來,聽取杜克哥哥的意見

 

杜克在書中說了"一場包含運氣、時間、決策的撲克牌局"該怎麼復盤
你的復盤應該是這樣的:在承認有運氣成分的前提下,你要假設各種替代可能性

 

假如說你在大雨天開車,過過十字路口時
因為路上的標誌濕滑,加上視線不清,你的車子失控了,導致了一場交通意外
你可以簡單歸咎於運氣不好,但如果你想從中吸取教訓、甚至提高水準,你應該這樣復盤

.你事先是否想到過彎的時候標誌都非常濕滑?

.明知是這樣的天氣,你是不是開得太快了?

.發現車子打滑的時候你的操控是不是有問題-你是不是猛踩剎車,或方向盤轉錯了?

.當初為甚麼選擇走這條路呢?

這些可能性可能有的有用、有的沒用,但你一定要考慮的非常全面
非常嚴肅的面對這些所有的可能性,從中總結出一兩條經驗教訓
這些教訓也不一定是對的,你的總結也是"賭"-既然是賭,那就是嚴肅對待

 

提高技術的具體操作原則其實非常簡單
無非就是從經驗中獲得有效的反饋
這也跟我們常說的"刻意練習"是一樣的道理

可是會這麼做的人實在太少
有時候是技術問題,但更多則是"心理問題"


二、經驗 ≠ 教訓

 

《美麗新世界》的作者阿道斯.赫胥黎有句名言
"經驗不是一個人身上所發生的事;而是人對他身上所發生的事的作為。"

如果你不能從經驗中吸取教訓,那經驗再多也沒用

但是一旦有運氣的因素,刻意練習就非常困難

有個非常經典的、用老鼠做的實驗
籠子里有個操作桿,如果每把這個操作桿撥動十下,就有食物獎勵
老鼠很快就能學會這個操作
老鼠學會以後如果你決定取消獎勵,老鼠發現撥動很多下也沒有獎勵,它也就放棄了
只要操作和獎勵的關係是固定的,老鼠就能很快適應

但是如果把操作跟獎勵之間的關係變成隨機的
有時候撥動一兩下就有、有時候撥動20下也沒有-老鼠就會不知所措
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決定不再給獎勵了,老鼠可能會再繼續撥動幾千次!

面對隨機性,老鼠無法在行動和結果之間建立聯繫
其實人也是這樣,老虎機是回報最低的賭博遊戲,但是人們對老虎機樂此不疲。

一旦有運氣成分,人們就很難想到還要吸取教訓-不確定性會大大減慢你的學習速度


三、自利性偏差

 

剛剛我們說到交通事故,關於交通事故
斯坦福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 Rober MacCoun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發現

 

他發現在所有的交通事故記錄中,75%的司機都指責是別人犯了錯
如果事故至少涉及到兩輛車,那麼91%的司機都認為是對方犯錯
而哪怕事故中只有一輛車,也有37%的司機能找到別人身上的原因

 

出事情都先怪別人,那其實就是"人之常情"
心理學家對此還有專門的名詞,就叫做自立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

 

第一、如果這件事我沒做好,那一定是因為不可控的因為
別人害的、意外造成、運氣不好、老天不長眼的關係

第二、如果這件事我做成功了,那一定是因為我很厲害

第三、別人成功都是因為運氣,別人失敗是因為那個人本來就不行

 

這種態度讓你自我感覺良好,但並不會讓你提高決策水準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普通人是不會主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的,因為總是能找到理由怪罪別人

好一點的人能從"別人的失敗"總結出經驗教訓
這並不會傷害自己的自尊,也不會有甚麼損失
但這種方法沒辦法總結全面,更多時候會有"自立性偏差"第三點

 

雖然現在我們了解了自立性偏差
但我們卻無法時刻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因為這種想法是發自內心的,不可能說改就改
同時還牽扯到大量的"情緒、自尊、溝通"等等一系列問題
你的感情可能會強烈到讓你根本無法客觀面對現實的程度

但如果不涉及到足夠大的利益,你就不惠珍的嚴肅對待輸贏的教訓
那到底該怎麼樣克服這個魔障呢?


四、怎樣追求真理

 

按照杜克的說法,克服心理魔障、客觀面對決策和結果的這個過程稱為"追求真理"
只有真正的真理追求者-而不是患得患失的人-才能獲得真理

 

杜克在書中舉了幾個方法

 

這需要我們轉換視角
你能不能把別人和自己的成敗給換位一下
你看到你的同事升職加薪了,你卻還在苦苦等待
這的確非常不是滋味,正常的你一定會想"他運氣很好"

但你想想"如果是你加薪了呢?"
這樣有助於你幫他總結成功的經驗,再才能學習他的經驗

反過來也是,你帶的團隊把項目給搞砸了
你也可以想像其實是別人的失敗,這樣更容易總結出失敗的教訓
跳出自我、從旁觀者視角看看自己

還有一個"讓自尊心更不受傷的辦法"
當我們再總結或是復盤的時候,只找成功的時刻
成功時候我們就開始復盤,找出哪裡打得不好
當我們失敗的時候就不需要復盤了
但雖然有用,但僅僅針對初學者

真正高手的作風,是這樣的高級做法
這個方法是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組成"追求真理小組"
人數不用多,3個就足夠,不過至少要是奇數
這樣當兩方發生觀點對立的時候,第三人可以當作裁判
這個小組必須有下面這樣的能力

 

第一、克服自立性偏差,盡可能提供客觀的觀點

第二、說話得"算話"。這就像是我們之後會討論的《利益攸關》
你不能隨意地給出意見,你提出的意見你自己也要執行才行
如果是觀點,你非要說一個事情對,你敢不敢拿這個事情打賭

第三、對不同的觀點保持開放態度

 

這種關係絕不是普通的朋友關係
這種關係是違反社會習俗的,我們要揭開傷疤
被反思的人要忍受自尊剝奪的痛楚
檢討別人的人要為自己說的一言一行負全責


真理追求者,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如果你想親自瞭解本書

歡迎透過我的連結購買

你的支持是我解讀的最大動力

博客來書局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子洋,財富閱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