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社會共識-道德

道德,我們從一個"交易的故事"來開始討論

你很可能,也面對過這樣的難題


一、交易的故事

這個故事來源於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的著作

西塞羅講了兩個古希臘哲學家的故事-第歐根尼跟他的學生安提帕特

師生針對一件事情再進行辯論

 

有一個商人運了一批穀物到羅德島準備要賣

同時這個商人知道,之後會有大批的穀物運到羅德島

所以穀物的價格即將下跌,但羅德島的人並不知道這個消息

 

問題是:這個商人該不該把穀物即將上漲的事情告訴買家呢?

 

老師第歐根尼認為,這種消息不需要說的,只要不要騙人、不弄虛作假就可以了

跟我們大部分的人想法是一樣的

假如你有內線消息房價明年就會崩盤

今年你一定會早早的把投資房賣出去給

學生安提帕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認為應該要誠實的告訴買家

在這個立場上安皮帕特顯然更有道德

 

那你覺得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伊斯蘭教是世界上大宗教中比較嚴格的

伊斯蘭教法《沙利亞法》就有明確提到"交易中風險對稱性"

"交易雙方的任何一方,在你有確定性信息時,不得讓對手當作不確定信息"

簡單來說就是,你已經確定的事情,不得隱瞞

比如,你知道你的商品有瑕疵,就不得當作良好的商品出售

 

如果依照《沙利亞法》穀物到了是確定的信息

但商人也不知道穀物到底會不會漲價-這是只有上帝才知道的未來

所以降價只是你的推測,說與不說都沒關係

 

但是依照猶太人的法律,就跟安提帕特的想法比較接近

猶太人有一個經典故事-

有一位智者,這天正在家沉思

有人來找他要買一批貨,買家就開了一個價格

但因為智者正在沉思就沒有搭話

買家以為智者不願意賣,就主動開了一個比較高的價格

這時候智者才反應過來「他在跟我開價!」

那這時候智者能不能用比較高的價格賣給他呢?

 

猶太人的傳統是不行的,如果這個價格高於實際價格

事後又被買家發現了,買家是會報復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保持透明度,該賣多少就賣多少

 

相信這個問題大家心裡都有ˋ己的答案

那納希姆.塔雷布是怎麼想呢?

他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交易員的立場


二、內外之別

交易員又會怎麼辦"羅德島穀物"這件事呢?

證券界常常有這種情況,把不良的證券包裝好,用各種名目賣出去

這種做法有點坑人,但交易員的道德是-交易員不能坑交易員

 

大家都是同樣的行業工作者,你坑我就是對我的汙辱

你坑交易員,就會被交易員們排擠,以後沒人願意跟你交易

但是如果你把它賣給外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

 

好像是在做風險投資一樣,合夥人大家都同心協力合作

但到了公司上市後,如果覺得沒戲,就可以單方面把股票賣了

把自己該賺的賺一賺就走了,這是沒問題的

 

關鍵點是-內外有別

跟我熟悉、利益攸關的人,我把信息通通公開透明,絕不坑人

但離我遠的那些人,我就沒有這些道德義務

 

這就是"自己人"的概念,把一切透明給自己人

但不同的是-同業者、會員、朋友、上下游都是屬於自己人

只有跟你關係遠的,或是"匿名的"才屬於"外人


三、人多不一樣

「規模」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尺度大"就會整個不一樣了

你可以跟小團隊親密無間,但郭台銘沒辦法跟整個鴻海的員工都親密無建

幾個人一起合作可以不分彼此,但組成一間百人公司那就需要有制度

 

這個就是「規模」-任何東西、系統、團隊,不能按比例放大

 

塔雷布把這個這個道理延伸了

在小尺度內,人們願意為了集體奉獻自己的力量

在大系統中,人們只願意為了自己的利益作使-小尺度的邏輯就沒用了

 

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經濟學概念

但如果仔細考察社會上實際的公地悲劇

公地悲劇的發生主要取決於"大小"

 

在小社區中,大家互相認識,每個人都願意維護公共設施

但大社區中,彼此不認識,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才會產稱公地悲劇

所以解決公地悲劇的方法是-讓尺度縮小

 

塔雷布的觀點總結來說-對圈內人我就黃金法則,對圈內人我就用白銀法則

 

西方政治理念主要有三派-自由主義者、保守主義者、自由論者

自由主義者主張,政府應該要為人民創造福利

保守主義者主者,政府要盡量讓人民自立自強

自由論者則主張,政府甚麼都別管,一切交給市場

 

塔雷布的觀點是,這三個根本是在不同尺度下的方法

。對家人朋友-我是社會主義,我們共同維護、經營,相互犧牲奉獻

。對城市社區-我是民主黨人,盡量謀福利,幫助本城的人

。對我的州看-我是共和黨人,人們得要自己自強,我們故不了全州,但政府給予一定的幫助

。對我的國家-我是自由論者,中央花費少一點,讓各州管好各州的事情

 

每個人管好自己的事情,也幫一把"利益攸關"的人們

每個人最熟悉自己周圍的事物,總不可能有人對整個社區比自己家客廳還要了解

社區也管好社區的事情,城市就管好城市的事情

去中心化,高度自治,中央政府別管太多

 

塔雷布把道德加上了一個"尺度"的維度

他認為道德內外有別,是分圈層的,願意共同承擔風險的,屬於同一個圈層

說白了-誰離我近,我對誰好

 

聽起來好像很冷血,沒有人情味

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好政策

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人,對外人總是笑臉迎人

對自己身邊親近的人,總是沒好氣、擺臉色

這樣的待在身邊一陣子,就可以看出他的本性

沒有人願意跟他深入交往

 

但塔雷布的觀點是誰跟我靠近我就對誰好

那結果就是更多人願意跟你靠近,跟你形成利益共同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洋,財富閱讀 的頭像
    子洋,財富閱讀

    子洋,財富閱讀,隨身圖書館

    子洋,財富閱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