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講系統思維的"實戰應用"

那我們就來講一個大題目-甚麼政策是好政策

系統思維是一種高級的思維

沒有操作手冊、使用指南

新手學習系統思維,就要練習把結構看懂

高手才能發現系統中的"關鍵節點",進而突破

但新手學習系統思維還有一個重要的好處

你就不會犯愚蠢的錯誤


一、直接命令

1967年,羅馬尼亞政府為了提高人口出生率

當時政府的政策是令行禁止,出台的政策非常直接的

那當時的的政府直接禁止避孕和墮胎

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提高生育率了

想要甚麼直接下令要,不要甚麼直接下令不要,直來直去

 

這種直接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尊重系統進而直接干預

那羅馬尼亞的結果是怎樣的呢?

 

羅馬尼亞人民在這種強硬的政策下,"保持住了"低生育率

地下非法墮胎手術氾濫、沒有完善的設施和技術,大量孕婦死亡

甚至很多人生下孩子就拋棄,孤兒院裡人滿為患

羅馬尼亞女性,寧可冒生命危險,也不響應政府號召

 

為甚麼政府的政策,人民不好好執行呢?

因為,生孩子是「系統問題」

不想要孩子也很多原因

也許是養育孩子很麻煩、也許是養育太貴、也許是生活困難、也許是女性想要自由

這種多樣的原因讓人民不願意生孩子

這些原因導致了「系統平衡」的穩定,也就是「負反饋迴路」

 

只要這些負反饋迴路還在起作用

外部做再多的干擾,都會被「負反饋」給抵消掉

 

針對生育率的一系列政策

都會有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平衡"他

羅馬尼亞的舊政府被推翻後

新政府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取消禁止墮胎、避孕政策

 

那考慮到反饋迴路,你應該怎麼做呢?


二、間接刺激

經濟學家不喜歡強制性命令

他們了解,強制在某些時間、地點、特定人士有效

不過維持不久,也無法大規模推廣

經濟學家最喜歡用"激勵"手段

人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匈牙利政府也面臨出生率下降的問題

而他們考慮到了反饋迴路,並使用了"激勵措施"

 

匈牙利政府考慮,人不願意多生孩子

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因為"住房少"

政府出抬了一個政策,多生孩子就提供更大的房子

這種方法鬆開了"一個反饋迴路"

匈牙利政府獲得了"有限的效果"

為何有限呢?因為還有很多不同原因

養育問題、工作問題、教育問題,等等不同的問題都需要不同的方法"鬆開"

 

我們知道,系統都要有一個目標

但系統中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目標

甚至部分的目標和大目標往往是不一致的

 

政府希望多生孩子,維持人口數量

個人希望追求個人幸福、自由生活

這兩個目標可能就不一致,甚至有矛盾

 

那如何讓每個人都願意為系統的大目標而努力,大家萬眾一心呢?


三、尋找共識

每個人都經歷過萬眾一心的時刻

當我們社會發生社會災難的時候

例如地震、氣爆、翻車等等

政府、消防、警察、救護、軍人都想要救災

災民也都想要自救。全國同胞都有捐款捐物,有人到場當義工

這就是萬眾一心的時刻

 

在這樣的系統裡,所有人都有共同的目標

其實人們即使沒有遇到災難,也可能認同同一個目標

 

1930年,瑞典政府也想提高出生率

而瑞典政府的作法是-尋求全社會的共識

 

政府明白,這個問題不可能全民共識

有些人想追求事業、有些人頂客族、有些人就乾脆單身

但瑞典政府找到了一個能達成的共識-如果孩子已經生下來了,那是不是應該好好照顧

瑞典政府就有意識的宣傳"好好照顧孩子"這個共識

同時大力宣傳「兒童福利」,讓反對"為孩子花額外稅金"的聲音減少

給有孩子的家庭提供各種福利保障

有吃的、用的、喝的、甚至直接提供免費保母

醫療、教育都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創造條件鼓勵生育

全方位的削弱負反饋迴路,有很不錯的效果

 

這些福利是需要高稅收的

而瑞典政府透過引導一個新的社會共識

幫助人民做出選擇,孩子是未來的主人

 

從系統論的角度看

瑞典政府對系統內的每個部份的小目標做了微調

換句話說,瑞典政府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


結論

想要改變一個系統,有上中下三種政策

1. 下策是直接命令。想要甚麼就直接要,反對甚麼就直接禁止

2. 中策是間皆刺激。找到系統中的一個負反饋迴路,讓迴路刺激一下

3. 上策是旋球一個新的共識,在這個新共識上,讓全部人團結一致

 

真正的"團結就是力量"

應該是在某種共識基礎上

一個系統每個人自己的小目標

和全部人的系統大目標達成了一致

 

"一致"的系統思維有甚麼用呢?

管不了社會,我們可以管管公司

管不了公司,我們可以管管孩子

管不了孩子,我們可以管管自己

這些,都是系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洋,財富閱讀 的頭像
    子洋,財富閱讀

    子洋,財富閱讀,隨身圖書館

    子洋,財富閱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