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切入重點,甚麼是元認知?
當你在更新自己的概念過程中,或多或少的被觸動過、感動過、震動過
(也有可能是在我的文章中被啟發)像我們之前說過
- 注意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 付費就是花錢撿便宜
- 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就是最大的枷鎖
- 活在未來才有可能遇見財富
- 很有能1%之後都是落後
- 打字多維度的競爭力
在看到這些文章的觀念時,產生了茅塞頓開的感覺
這就是【元認知能力】,其實就是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產生自問自答的過程
啊!?我之前想的都是不全面的?
原來是這樣啊!?
恩,這道理滿簡單的,但為何沒想到?
恩,那我知道了,現在開始這麼想就對了
產生了這些想法,就是【元認知能力】
那,到底有甚麼用呢?
元認知的強弱,直接決定了一個人各方面的強弱
毫不誇張地說,財富創造的能力最終也只與元認知有關,其他能力都是附屬因素
元認知三步驟:喔我原來是這麼想的>我這麼想是不對的嗎?>啊!我應該這麼想才對
這看起來很簡單對吧,就是這麼簡單
但是這是許多人窮極一生,都沒有完成的思考
在整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在一生都沒有學到這個技能
從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甚至研究所、博士在元認知這個能力上毫無貢獻
就像是情商一樣,情商低的人在人際關係上難以得到好的結果
但本質上其實就是所謂無法"將心比心"
而將心比心,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在想甚麼"
了解自己的思考過程、多數人沒有審視過這件事情
所以情商低,只是沒有元認知罷了
講了情商你可能還沒辦法完全理解
那我們來練習一下,用一句經典的名句
【時間總是在過後才顯得飛快】
如何使用元認知思考這句話呢,黑色是我的問題,灰色是我的思考
時間總是在過後才顯得飛快-這句話是真的嗎
恩,真的是-的確,好像甚麼都沒做一天又過去了
為甚麼會有這種感覺-因為我安排了很多事情,但好像沒有做完
若這種感覺是真實的,那我為甚麼忽略了?我錯過了甚麼-我把時間安排做錯了嗎,還是錯估自己的能力
若這種感覺是真實的,那麼我現在應該如何思考?判斷?行事?-從今天的安排去推導調整明天的安排
我還需要糾正甚麼-試試看新的安排,或是學習新的方法
這個元認知流程除了用在自身,更重要的是用在學習
當你在看一本書、學一門課,甚至是看我的文章,都有這樣的一個流程
不僅僅是文字以及文字的道理,而是注意到作者的"思考方式"
進而找到自己的"思考方式"與作者的"思考方式"之間不同
作者的"思考方式"有哪些可取之處,那自己的"思考方式"要怎麼做出調整
首先:了解自己是怎麼想的
接著:學習到他人是怎麼想的
最後:組成新的思考方式
於是,讀完一本《概率論》之後
大多數人就考試之後完全忘記,極少數人卻成為了科學家
因為,他們改良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從此他們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在上學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在為了考試而拼命,他們學會了如何學習
在工作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在為了要應付老闆,他們學會了效率、領導、創造價值
在人際交往時,大多數人都在為了要自說自話,他們學會了傾聽,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溝通前提
這麼巨大的差異,卻是這麼簡單的過程
財富創造的能力最終也只與元認知有關,其他能力都是附屬因素
你能用元認知思考一下上面這句話嗎?
..
..
..
因為你的財富創造能力,取決於你能給別人創造多少價值
你的創造,只有你自己覺得有價值的話,那幾乎沒有意義
要他人也認為有價值才可以,並且"他人"要越多人越好
你創造的價值才會越高
所以,你只能部斷加強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以求自己的思考與思路越來越接近正確、越來越完整、越來越高效
終究有一天,那怕你不假思索創造出來的東西,都是真正有價值的
對自己有價值,對他人有價值,對很多人有價值
一、元認知能力是一個人可擁有的最重要的能力
二、元認知不僅可以習得,還可以透過刻意練習長期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