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透過《激進包容》這本書來聊聊-創業精神
如果你有認識任何在新創公司工作過的朋友,可以跟他聊聊這個話題
如果在很多間創業公司都工作過的人會告訴你
"並不是所有創業公司裡面的人都有創業精神"
創業並不是一個"例行公事"
一個新創公司,除了老闆必須火力全開、每一個員工都有很高的責任
但還是有一些新創公司的員工還是以"例行公事的心態"在工作
甚至是會推卸責任,硬要說等某個部門工作完成後他才能繼續他的部分
這就是找人背鍋了
有一個詞叫做"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就是認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自己總有選擇的權利
他們對自己總是有一份責任感,願意為這個責任感付出
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裡,而自己並不是環境或他人的附庸
對一件事情,他們認為自己可以主導事情的發生、發展
為甚麼有些公司的員工可以積極主動,有些卻是得過且過
到底是員工不行,還是管理沒有到位?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原理,跟腦神經科學有關
1. 清潔工的洞見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醫院的一個"長期抗戰"故事-醫生洗手
很多病人在醫院裡面感染,並不是因為技術上的原因,而是醫生沒洗手
這並無關醫生的個人醫德問題-有時候實在是太忙了,有時候醫生也會忘
況且,一直洗手你的皮膚也會受不了,太乾燥、皮膚炎、感染等問題
如果你是醫生,都按照規定的話每天要洗手上百次
醫院一直在想辦法怎麼解決"洗手問題"
不僅僅是醫院,心理學家、經濟學家都在研究怎麼讓醫生洗手
每年美國醫院中死於MRSA的感染人數,比死於愛滋病的人數還多
這種感染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醫生洗手次數不夠多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中心有一段時間發現醫院中死於MRSA的病患人數越來越多
醫院看到這個情況,說必須搞清楚這是甚麼原因
院方召集了醫院內"所有員工"-醫生、護士、志工甚至清潔工都來了
大家在會議上一起集思廣益
大家說來說去都沒有甚麼新意,但有一個清潔工提出一個洞見
這個人學歷不高、工作職位也不高,每天任務就在清理垃圾桶-他有一個發現
清潔工說:「醫生辦公室垃圾桶裡最多的東西就是一次性手套,都是醫生用完就丟的,一次性的手套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洗手的問題,但全醫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裡,垃圾桶裡的手套總是很少,難道是這個科室的醫生都不愛戴手套嗎?」
院方一聽就非常重視這件事,就開始調查這件事
調查發現,那幾個科室裡員工的手普遍都很小-存屬巧合
這些醫生需要都是最小號的手套,而醫院發的手套總是每個尺寸都有
所以最小號的手特總是最快被用完,其他的手套卻還有很多
醫生也懶得再叫或是不好意思再叫,加上不愛洗手,導致感染大幅上升
既然知道了這個原因那就好解決了
院方馬上採取措施,把這幾個科室的最小號手套補滿
再跟醫師們通知,只要沒有手套馬上打電話來,一定備齊
結果這個科室的病人死亡率在一年內下降了70%!
70% 這個數字表示了兩個問題...
第一、醫生洗手真的在醫院中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到病人死亡率
第二、不洗手的醫生簡直是殺手
誰可以想到這麼嚴重的問題竟然這麼容易解決
誰又可以想到竟然是一個清潔工提出的解決方案
那如果我們該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呢?
第一種辦法是,把所有理論上可能發生的問題都寫成為規章制度
用這個"六法全書"來培訓所有員工,要求保持警惕
領導者隨時觀察所有大小事,確保所有事情都軌道上
但這個是一個不實際的高成本做法
第二種低成本的辦法是-模仿大腦
二、驚訝神經元
我們從睜眼開始,每秒鐘會接收到大量的信息
身體狀況、天氣、溫度、蚊子在飛、電視、手機一堆信息會傳達給我們
而我們大腦並不會處理所有的信息
他只會處理、或是說你只能關注"值得關注"的東西
那甚麼東西值得關注呢?
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讓你感到驚訝
假如你在走樓梯,不小心踩空了,你會感到驚訝
或是你在專心看著螢幕,要拿旁邊的水,結果拿空了,你也會感到驚訝
這些經驗都是小驚訝,是沒有情緒波動的
但是他們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
驚訝的腦科學機制很有意思!
科學家會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來觀測大腦的運行
這種核磁共振是觀察大腦的"血液流動"來判斷作用區域
透過核磁共振,我們已經研究出大腦那些區塊負責那些工左ˋ
這樣一來,就可以大致上知道我們在想甚麼
但是血液流動的速度比腦神經還要慢一些,就會有一點延遲
如果想要最快速的了解大腦活動,我們需要在腦中"插入電擊"!
但是,你一定不願意給科學家在腦袋中插東西
大部分的人也不會同意這種實驗的
科學家還是找到了機會
有一種疾病叫做「癲癇」
醫生知道癲癇是病人的大腦電信號出了問題,但不知道是甚麼問題
為了要治療癲癇,就值得把電極插入病患的大腦裡
腦神經科學家就跟病患商量,能不能在檢查的時候順便做實驗
病人同意後,就做一些智力測驗和小遊戲,觀察大腦的決策方式
這個實驗有一個意外收穫
科學家發現病人在玩遊戲的時候犯了一個小錯誤
大腦只需要1/10秒的時間就會產生一個特殊的信號
意味著,大腦在"意識"到自己犯錯前,信號就產生了
所以大腦中有一個極快的"報錯機制"-我們對錯誤非常敏感
這也就是"刻意練習"的一個機制-我們對錯誤敏感,才可能修正
後來科學家發現這個神經信號不僅僅是對"錯誤"產生反應
而是對所有"驚訝"都會產生反應
只有一個甚麼東西不對了,就會有這個信號
所以科學家給他起名字叫做"驚訝神經元"
大腦的機制是-驚訝神經原先發現錯誤,向大腦意識區匯報,大腦才會產生反應
也就是說,大腦有一個CEO,並不是隨時主動尋找問題
而是等著手下向他匯報問題,這就是"低成本作法"
如果公司中每一個人都有"主人翁精神"
看到哪裡不對就主動提出來,發現不正常就趕緊報告
管理者根本就不需要擔心日常的小事
現在問題是,公司不是大腦
很多公司明明有很多問題,但沒有人願意站出來說話
很多員工也意識到這些問題了,但他就是不願意解決
這些公司,沒有"驚訝神經元"
三、"A"和"2"
布萊夫曼經常面向CEO、管理者和柏克利的學生講課
他常常在課堂上做一個"撲克牌實驗"
實驗就是每個人在自己頭上貼一張撲克牌
所有人都看到他的牌,但他自己看不到
牌面大的人代表職位高的人,牌面小的代表低的
接著要求每一個人想像自己在公司聚會野餐、隨意的聊聊天
那我們可以想像,會有很多人找數字大的撲克牌的人聊天、聊天的語氣也會不相同
人們雖然不知道自己的牌是甚麼,但很大程度也能感覺到
互動結束後,布萊夫曼要求大家猜猜頭上的撲克牌大小
接著憑藉著"感覺"來依序大小排隊
結果是,每次實驗幾乎每個人都會很精準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結束後布萊夫曼請學員講講自己的心得感想
頭上是大牌的-JQKA-普遍覺得這個遊戲很好玩
人們都會爭先恐後地跟他說話,講話語氣也是非常尊敬
自己隨便講個笑話別人都會哈哈大笑
而頭上是2的人就感到非常難受
沒什麼人會主動找他講話,對他講話的時候也是居高臨下的感覺
會說"你要好好工作啊!"這種居高臨下的鼓勵-誰願意聽這種話?
如果你頭上是"2",你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不說話
別人不願意理你,你也不想理別人
如果你頭上是"A",所有人都只會跟你說好話
你說甚麼都是對的,沒人會找你的麻煩
那如果"2"發現公司的一個問題,會匯報給"A"嗎?
這只是一個遊戲,遊戲裡面可沒有規定A不能跟2對話
有戲也沒有告訴你是A還是2,比起現實的"職位"還難以察覺
可是人們就是這麼敏感的察覺到了人與人的"地位差別"
只要地位差距存在,就必然是2不願意說,A聽不到該聽得
結論
我們大腦的"驚訝神經元"是符合工作原理的
用最低成本發現問題,接著直接向大腦中樞匯報
但是一般的企業,想讓員工積極主動的匯報問題得有條線
也許員工的積極主動和公司制度有根本性的矛盾
只要有等於存在,底層就不會那麼積極主動
這不是態度問題、不是思想問題、不是工作問題,這是制度問題
你不能在一個等級森嚴的制度體系中,還希望每個人可以"密切聯繫群眾"
有些公司做得好,可以每天鼓吹"積極主動"
那是因為他們推行的是"扁平化管理"的公司
全公司沒有明確的上下級關係,全體人員都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