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普尼看的這本《園丁與木匠》不僅僅對於幼兒、兒童有深刻的見解和建議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也有充分的研究
這篇文章要講的就是-青春期的大腦
"青春"這個一定是一個好詞
代表朝氣、積極、向上、純真、美好不同的意義
每個人在青春的求學階段可能交到摯友、談過戀愛、熱愛興趣等
但青春中還有一個令成人害怕的一個詞-青春期
"青春期的少年"基本上就是麻煩製造者
不僅僅是在台灣,在美國這樣的問題更嚴重
如果在紐約街頭看到幾個十幾歲的少年結伴向你走來
你有足夠的理由為自己的安全擔心
青春期的少年容易衝動、沉迷
喜歡和自己的朋友混在一起,把叛逆跟酷畫上等號
青春期的少年經常會犯一些低級錯誤
打架、抽菸、沉迷遊戲、不聽師長勸戒、不愛讀書
甚至為了談戀愛跟父母撕破臉、逃家、懷孕
青春期的青少年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想要理解青少年,我們需要腦科學
一、混亂,又見混亂
國中老師是非常不好當的,常常會感到無奈
突然之間,學生對老師講的內容都不感興趣了
幼稚園的孩子對一切都充滿興趣
小學生的孩子把老師的話當成金科玉律
但到了國中,學生對課堂就再也沒有興趣,對家長也充滿叛逆
他們的心思根本不在學業上
有老師向高普尼克抱怨這個情況,知道高普尼克克是腦科學專家
就問高普尼克說:「那你可以告訴我為甚麼青春期的少年對甚麼都都不感興趣呢?」
高普尼克回答說:「不是啊!你看他們對"誰喜歡誰"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
人到了青春期,大腦會發生一個重大改變
學齡前的兒童大腦可塑性非常高,對一切都充滿興趣,靈活多變也充滿混亂
到了小學的十期大腦開始平靜,吸收外界的各種知識
再到了青春到,大腦再次變得活躍,可塑性再次提高,混亂又回來了
青春期的大腦有點像是幼兒的大腦
這種改變是在為"離開家庭、獨立生活"做準備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他的生活是以家長為核心
此時孩子最關心的是和自己家長的關係,希望得到家長的認可
青春期的孩子,他最在意的是自己和同伴之間的關係
至於自己在家長、老師心目中是甚麼樣子,已經不重要了
他關心自己在同儕中的地位,他想要得到來自同學的尊敬
對於青春期來說,幼兒時期的打鬧就非常重要,從基礎練習變成複雜社交
誰跟誰是朋友、誰跟誰是盟友,分工、談判、妥協、建立規則
青春期有自己的地下文化
他們會喜歡用他們自己才知道的詞彙、語言、話題
這些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並且不斷地在創新
每一個大人幾乎都無法理解青春期的交流方式-脫離越久越無法理解
為了贏得地位,青春期的少年會去做一些冒險的、匪夷所思的地位
除了耍酷、特技、危險的事情,還喜歡頂撞、衝突
《歡迎度:引爆個人成功與幸福的人氣心理學》說
"青春期少年最尊敬的不是功課好的孩子,而是敢想敢幹、有點叛逆的少年"
青春期的少年也是在探索,但這種探索跟幼兒的探索是不同的
幼兒的探索是在家長的安全保護下做一些遊戲性的探索
青春期的探索則是直接面對真實世界
他要追求獨立、他打交道的對象都是同齡人
這是要給即將到來的成人社交做演練
在這樣的情況下,青春期少年難免做出一些出閣的行為
為此,腦神經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
二、兩個系統
丹尼爾.卡尼曼在《快思慢想》中提出一個學說-系統一、系統二
系統一負責快速的直覺思維,系統二負責慢速的理性思維
那麼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青春期少年
我們把青春期少年心裡分為兩個系統-動力系統和控制系統
動力系統就像是油門,控制系統則是方向盤和煞車
動力系統調動情感、讓人充滿做事動機
青少年迫切希望實現自己的目標、滿足可望、體驗不同的感覺
腦科學的角度來看,動力系統和腦中負責"獎勵"是有關的
這種獎勵包含愛情、榮譽,最重要就是-來自同伴的尊敬
有研究者做了模擬賽車實驗
研究者讓一個少年開電玩賽車,原本開的四平八穩
但是一旦他知道有其他少年正在看,他就會去做一些更冒險的動作
因為他想要透過更酷炫的方式獲得尊敬
與此同時,核磁共振掃描顯示-他大腦中的"獎勵區域"被激活了
青春期的少年之所以去做一些不負責、冒險的事情
並不是因為他低估了危險,而是因為他對獎勵的體驗比成年人強烈的多
有些事情在青春期是非常難忘的
第一次談戀愛、高中時候贏得球賽第一名、第一次社團成發、班級三對三逆轉勝
這些之所以難忘,並不是真的做得非常好,而是你對獎勵的感覺非常強烈
有了"動力系統"的激勵
你才有動力去離開溫暖的家庭環境
獨自去面對真實世界,學著與其他人社交、學會獨立生存
但不斷的往前衝也不行,你還需要第二個系統-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由大腦的前額葉皮層主導
他就像是我們大腦的方向盤和煞車
隨著大腦的慢慢發育,前額葉皮層會開始慢慢接管其他部分
他能掌控感情、控制動機、延遲享樂,鼓勵我們做出長期的目標
也是這系統,主導了我們前面說的-掌控式學習
但是控制系統並不是一下就有的
他是慢慢成長、慢慢訓練出來的
剛開始上學就存在,但一直到成年的我們,都還在學習成長
我們的大腦,就是動力系統和控制系統兩股力量的較量
三、火候
最理想的局面是兩個系統達成平衡-有足夠的動力、也有自制力
但近年來出現了一個情況,孩子們的青春期在提前
至於為甚麼會提前,目前沒有明確的角度
有人說營養過剩、有人說環境中激素太多、有人說是人造光源的影響
總而言之,青春期"撲面而來"
動力系統已經變得活躍,而控制喜統還沒有準備好
結果就是-青春期的少年更容易衝動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提升控制系統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講,兩種系統都是自然生長出來的
但控制系統不僅僅是自然生長,而是可以訓練的
控制系統依賴學習和經驗,所以"試錯"是個好辦法
你做錯過、吃虧過,就會學習到下次該如何做出正確決定
一次一次的慢慢成長,我們就會變得成熟
這個成熟的過程就是你控制系統在成長的過程
試錯宜早不宜遲-越晚試錯,面對的環境就越真實,面對的逞罰就越強力
最好在青春期還沒到來的時候就多多試錯
在小學生這個階段,家長就讓孩子跟同學多互動
同時在這個階段,家長還有一定的權威,可以給予引導
讓孩子體驗在真實世界中自己的決策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結論
青春期的少年慢慢長大,他要求的自由越來越多
同時他的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強,兩個系統一起成長
他有強烈的進取心,又能夠調整方向控制自己
就這樣慢慢地變成大人
這樣的作法是在矛盾中找平衡
整本書都在說這個理念-孩子是樹苗
像木匠雕刻還是不行的,揠苗助長也是不行的
過草修剪枝葉也不好,到時候不修剪枝葉也不對
家長是園丁,不是木匠
提供環境、引導、調整、修剪,期待孩子順利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