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玩,更廣泛的說,每個人都愛玩
每個人愛玩、會玩的東西不一樣
不過我們對於童年時代的玩,好像有些印象模糊了
在我們童年時代主要任務並不是學習,而是玩
有些比較嚴格的家長認為玩是不必要的
還有一些家長把玩當成一種學習後的休息
要孩子做完某些特定任務後,才開放玩的時間
鼓勵孩子"學習要認真學習,玩要盡情玩"
這兩種觀點是把孩子跟成年人的玩搞混了
成年人旅遊、看電影、打麻將、唱KTV,都是一種工作後的放鬆
孩子的玩,是成長不可少的環節
玩不但能促進學習,而且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玩"是一種沒有甚麼目的的,不是"刻意"的
因為孩子的玩本身就是一種面對複雜世界的探索
並不是特意要學習哪種技能
作者高普尼克對"玩"有極高的理解程度
甚至於在這個高度上,高普尼克目前已經"一統江湖"
高普尼克說,孩子的玩一共有三種
跟別的孩子玩、玩玩具、假裝
一、跟別的孩子玩
這種玩法就是人跟人一起玩
可以打鬧、追逐、嬉戲都算這種玩
有時候打鬧有點像是打仗
孩子們在演練各種攻防戰術、結盟合作
但跟真實的打仗不一樣
在誇張的表情跟肢體中,孩子會知道自己正在玩、這是開玩笑
孩子能在安全又緊張的情況下"打仗"
打鬧並不是訓練,打鬧的好處在於學習社交互動
科學家透過小白鼠來實驗打鬧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一隻"被剝奪玩的權利"的小白鼠-從沒有跟別的老鼠玩過
他也會做各種爬竿、跳躍、衝刺動作
但只要跟別的孩子互動,他不知道自己該做甚麼
也不知道甚麼時候該有甚麼反應
可想而知,如果一個小孩從小都沒有跟其他孩子打鬧過
到了長大的社交場合就會變得很笨拙
他不知道該怎麼跟人正常互動
打鬧是一種社交演練
二、玩玩具
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玩玩具的方法非常特別
拿到一個玩具之後,他會開始學習"正確玩法"
只要掌握好了"正確玩法"後,就會開始發明
新的玩法、新的規則,甚至開始幻想
孩子玩玩具,是在探索,所謂探索就是在尋找各種意外
就算是11個月大的嬰兒都有這種"探索精神"
當嬰兒看到一顆球打到牆壁彈回來
一開始會很驚奇,看久了也覺得沒什麼,習以為常
對這個球的專注度和好奇心也就下降
但如果這顆球忽然穿牆而過
嬰兒的好奇心又會瞬間被勾起
孩子都喜歡新奇的玩具
不是因為孩子喜新厭舊,而是探索完成
重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具的玩法
尤其是玩具的玩法跟孩子預想的不一樣時,孩子就會非常感興趣
如果玩具的玩法已經全部掌握了,孩子就會轉移目標
玩玩具還有實用的好處-有利於孩子掌握多方面技能
《刻意練習》告訴我們,如果要培養一個運動員或是音樂家
我們就需要從小就開始練習,有些甚至從兩歲就開始需要練習
但多數的人並不會成為西洋棋大師或是NBA選手
如果你想要孩子自由的探索世界
在世界中慢慢摸索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優勢
對整個世界多方面的感興趣,就得讓他多玩玩具
在跟玩具的互動中,孩子會漸漸顯露自己的性格
當我們成人深陷在自己了解的世界中無法自拔時
孩子還保留著對世界好奇的探索
孩子,比我們更有科學精神
三、對大腦的影響
家長有一種最常見的"培養"-給孩子報名才藝班
我見過一個孩子,五歲開始每天都要上課,一周七天
除了學校正式課程,晚上還有寫功課跟英語,周末有小提琴、程式語言
每天嚴格規定睡覺時間,活得很"刻意練習"
但"玩"跟"學習"最大的差別是-主動
玩一種主動的探索,親自面對真正的意外
遇到意外該怎麼處理?受傷該怎麼處理?與同伴關係該怎麼處理?
而在才藝班學習的技能都是一種被動學習
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任務,有規則、安全、穩定
對於學齡前的兒童,我們關心的不該是學會多少技能
而是將來能不能應對新的環境
玩,是讓孩子拿一身傷痕換一份體會
玩不僅僅可以探索世界
玩實實在在的可以促進大腦發育,讓孩子更聰明
我們都知道,孩子學習新事物是很容易的
那是為甚麼呢?
腦科學有一個名詞"大腦可塑性"
大腦可塑性越高,學新東西越容易
小孩的大腦可塑性非常高,但長大後大腦就會漸漸不可塑了
孩子在玩的時後,大腦前額葉忠負責社交的區域會釋放一種化學物質
這種物質能讓大腦變得更可塑
孩子在玩的時後,大腦各方面都會有提升
包含比如腦容量、神經連結數、前額葉皮層的面積
玩,是沒有副作用的大腦刺激
四、假裝出來的可能性
很多動物都會打鬧、玩玩具,但只有人類的孩子會假裝
很多孩子喜歡假裝自己的騎士、勇者、公主
當孩子在假裝的時候,非常明白這是假的
在假裝中卻樂此不疲,情緒跟刺激度絲毫不少
假裝有兩個重要作用
孩子可以假裝積木是一台音樂撥放器
孩子可以用"假裝的遙控器"打開"假裝的音樂撥放器"
孩子還可以"假裝隨著聽到的音樂唱歌跳舞"
這時候如果你跟他說,阿遙控器沒電了,要換電池
孩子甚至可以"假裝面對假裝出來的沉默"
講到這個多假裝,相信很多成年人都昏了
其實就是,孩子的假裝能力非常強大
假裝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高級能力
想像不存在的東西,這就是"創意"的起源
按照尤瓦爾·赫拉利的說法
這可是我們智人的"超能力"
五、人生最值得學習的技能
假裝的第二個作用-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的心理狀態
高普尼克認為,這個能力是包括大人在內所有人最值得學習的記得
"心智理論"就是說,你要知道別人的情緒是甚麼
他有甚麼意圖、他有甚麼慾望、他是真的還是假的
你得懂得如何判斷人的心理狀態、推測別人的想法
假如你拿了一個OK蹦的盒子給孩子看,但其實裡面裝了迴紋針
孩子看到盒子會以為是OK蹦,打開後才發現裡面是迴紋針
這時候你問問他,其他人看到盒子會覺得是甚麼啊?
正確來說是-孩子知道裡面是迴紋針,但其他人會以為是OK蹦
有正常上學的孩子幾乎都可以答對
五歲的孩子在這項的推理能力並沒有那麼高級,但多數也都能通過
自閉症的孩子是沒有辦法了解,為甚麼別人會不知道裡面的迴紋針的
這是一種站在別人視角推理的能力
我們的一生都在琢磨別人怎麼想
花了大量時間在學習人際關係河溝偷
但心智理論學習的最關鍵窗口期是一歲半到五歲這段時間
六歲的孩子最應該學習的東西是兩個
第一、世界上的東西都是怎麼運行的,人是怎麼回事
第二、心智理論,是最重要的技能,孩子要能理解人、善解人意
想要學會第一種,就得要多探索,更直接就是多玩
想要學會第二種,除了多玩以外,還要學"假裝"
結論
孩子的玩法比大人更高級
一、跟同伴打鬧-讓孩子學會社交互動
二、玩玩具-讓孩子探索東西都是怎麼工作的
三、假裝-激發創意、想像力,更重要是學會情商
前兩種都能增加大腦的可塑性,為未來學習知識最好準備
假裝對學習能力沒有直接關係,但情商對未來極其重要
玩既不是浪費時間也不是休息和獎勵,玩就是最好的學習
六歲以下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認字和加減法,而是充分的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