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承擔風險的人是值得推崇的,因為這些人面對的是真實世界

 

真實世界是有風險的

如果每個人都在一個大企業,由企業幫你擋住風險,你就只需要好好做事

那你就被"機構化"了,你面對的是虛擬世界


一、小知識份子行狀

到底甚麼是知識分子呢?誰又屬於知識分子呢?

知識分子總說自己住在象牙塔裡,聽起來做著高端的研究,不食人間煙火

其實知識分子也有分等級

 

第一類、發表期刊論文類

他們可能會找寫手、花錢買論文,甚至是花錢買期刊版面

為了兩件事,第一個面子好看、第二個履歷好看

 

第二類、SCI 論文類

先來說說甚麼事SCI,它是一種"論文檢索系統"

就像是Google 搜索一樣,它會大量的收錄論文、期刊(不論含金量)

許多人就是以被SCI 收錄自豪,但其實如果沒有被 SCI 收錄,那根本不是認真研究

被SCI 收錄,頂多說你做的是"嚴肅工作",沒有作假

 

第三類、追求頂級期刊、引用率

他們追求的是有質量的論文,發在頂級的期刊上

還希望有更多人引用他們的論文

不過這需要名校和正規的科研機構才有這樣的人

如果一篇論文能發在Nature 或是 Science 上,就是非常好的研究

 

但是,在塔雷布眼中,這三類知識份子沒有本質區別

國家、機構給學者這麼多經費、薪水,目的的為了甚麼?

是為了發在頂級期刊上嗎?還是要讓履歷更好看?

都不是,是為了讓你做出真正的科學研究,生產知識壯大國家

 

塔雷布說,現在這些知識份子-他們自稱知識分子

但他們都無法定義甚麼叫做知識

他們認為知識,就是別的知識份子承認的東西

我引用你的論文,你引用我的觀點,大家互相抬轎

 

現代事實是,頂級期刊論文也有大量不可靠的研究

心理學的研究可重複率不到40%

大量經濟學家提出意見相反,也沒誰可以真正帶領國家

柏南克以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的身分當上美聯儲主席,但它對金融危機一竅不通

這些人是孜孜不倦的在"發論文"

熟悉操作各種理論、模型,但真實世界是複雜的,他們不懂

這些人就是尼采說的"受過教育的小市民(educated philistines)

塔雷布說這些人是IYI"有知識的白痴"(Intellectual Yet Idiot)


二、托瑪.皮凱提的數學

有一本非常著名(也非常厚)的一本書叫做《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出版年分是2014年,主題是討論-社會貧富差距極大

托瑪.皮凱提的一個論點是-現在資本在生產中越來越重要

而勞動力的價值越來越低了,錢都被資本家賺走了

這聽起來是我們現代人很常見的言論對吧

 

塔雷布激烈批評了托瑪.皮凱提,還與幾個研究者合作發表了兩篇論文

用嚴格的數學來說明托瑪.皮凱提的錯誤

塔雷布說,你不知道"知識經濟"嗎?

高科技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員工薪水

 

托瑪.皮凱提錯在她只考慮了"靜態數學"

現在的確美國前1%的人擁有50%的財產,這個觀點沒錯

但"動態來看",有10%的美國人至少有一年待在那個1%中

有50%的美國人,醫生至少有一年是10%最富有的人群中

美國的貧富並不是永久的,美國的"流動性"是很不錯的

這跟歐洲巨富-世襲幾代都是巨富-完全不同

 

托瑪.皮凱提用了大量的數據、圖表、公式、模型來檢視富人

但塔雷布說,如果你要證明某個人是千萬富翁

最簡單就是把它銀行有超過一千萬的存摺拿出來看一看

別浪費力氣去計算他的家具值多少錢

 

這本書在知識界一片好評,因為知識分子買帳

這觀點在台灣也是一片好評,許多仇富者以此為利基點

但在美國許多藍領工人他們根本不買帳

他們把富人當作榜樣,他們也想成為富人


三、真正的專家

塔雷布有1/4的時間是在大學裡當教授的

有一次他們的系主任就找他談話,他們談到為甚麼要互相抬轎

系主任用"同行評議"來回答他的問題

「商人、作家都要被同行評議阿,而我們學術界也需要同行評議」

塔雷布當時就嚇傻了,怎麼會有這種觀點

"商人甚麼時候被同行評議過,商人是被市場評議的

我只關心客戶怎麼看我,至於同行,最好每個都誤判我才好"

 

那為甚麼學術要同行評議呢?

因為學術理論"太高深"

一般人根本看不懂,除了同行也沒有誰可以評議了

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同行評議已經是知識界的文化,他們努力在行業中留下好名聲

花大量時間研究、社交、活動、議會,不停地重複

 

真正的評議是甚麼呢?是時間、波動性、脆弱評議

塔雷布在他的著作《反脆弱》中講過一個原理

想要判斷一個東西將來還會存在多久,最好的方法就是你看他已經存在過多久

 

我問你,手機一千年後還存不存在呢?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可能在、可能變化了、可能植入身體裡了

 

那我再問你,椅子一千年後還存不存在呢?

那肯定是存在的,椅子已經存在超過一千年了

 

能經時間考驗而存活的,往往是反脆弱的

他經得起過去時間折騰,也不怕未來繼續折騰

而許多新的概念,存在才一小段時間,未來能活多久就未可知

 

我們常會發現,許多古諺語、俗語,放到今天語境下還是成立

許多古代哲人,勸人為善的本質,到今天也是一樣有用

很多東西只是換了一個樣貌,本質都是一樣的

 

尤其是人性,現代我們科學做了很多心理學實驗

古人可能早有體會


結論

知識份子們自說自話,他們不活在真實世界

他們聰明、智慧,但他們都不腳踏實地,IYI

 

我們思考一下,耶穌為何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有神性的人"

因為耶穌skin in the game

留過血、受過苦、犧牲過、直面風險,他是真實的、令人崇敬的

他並不是全能的神,他是為全人類犧牲的人

 

做一個真實的人,就應該腳踏實地

腳踏實地並不是你獲得多少認可

而是願意直面風險,冒險、犯難精神

創業失敗、賠錢,是一兩個角度

賠投資人的錢,跟你沒關係,那你是羞恥的

賠了自己的錢,那就是優點,你冒過險,你是真實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洋,財富閱讀 的頭像
    子洋,財富閱讀

    子洋,財富閱讀,隨身圖書館

    子洋,財富閱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