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事所有思考錯誤之母,這是一種將新資訊解釋成有邏輯的理論、世界觀或信念的傾向。
我們再接受到新的知識時,會把不合自己認知部分自動忽略,在納入自己的認知中。
而且當有新的事實與既有認知相牴觸時,我們會無法接受和思考
甚麼叫做會思考的人,就是證偽,面對自己新的思考,不是積極證明他,而是積極打破他
最終得出的答案,才可能接上自己的學問。
 
其實大量的預測星象都是認知偏誤有意或無意的作法
他們會把大量模玲兩可的說詞,套用在自己身上,這樣很容易讓聽眾自行腦補。
宗教更是如此,許多人在在幾百里內沒有任何人的地方,宣稱自己看到上帝
而上帝卻從不出現在有幾百萬人的城市。
 
更多的文章,把一個企業的成功,歸功於某個原因;像是管理得當、創造文化等等
大量的公司有更好的管理卻失敗,大量的公司有著糟糕透頂的文化卻是成功
現在我們更容易在網路上,找到一大群有著同樣認知錯誤的人。
形成同溫層,互相取暖。其實這些人看的佐證都是量身打造,是毫無證偽價值的證明。

倖存者理論
在人類的觀念中,我們會很容易把成功地的分享,當作大概率事件,看著他人成功,心裡就想著我也可以複製這樣的成功。
很多人在這就會想到直銷,其實不只是直銷,暢銷作家、職業運動員、創業者都是。
都是在數百人中才有一個成功者,而數百個失敗者之下,又有數百個根本沒辦法起步的人。
我們會把很多倖存著的言論,當作一種聖經傳揚;
例如喝紅酒延年益壽的言論,其實仔細思考就可以很輕易打破這種誤區,但我們還是大量活在誤區中
或是遇到朋友創業想入股,這時候就會想著搞不好可以發財,其實95%的企業3年後都會倒,我們總是高估成功率。

游泳健將身材的錯覺
看一個化妝品、保養品廣告,通常都會用美麗姣好的模特兒,讓我們產生用了產品就會變這樣的錯覺。
那這樣的錯覺還是很好發現的,接下來這個例子大部分人都會犯錯
游泳健將的身材都是非常好的,很多人就以此為目標開始游泳的運動,希望擁有一樣的健美身材
其實身材是游泳選手遴選的標準,是在健身房、跑步機、泳池交叉訓練而成,而非在泳池中不斷訓練造成的,
從肌肉的生長也可以看的出來,肌肉再受到超過負荷的刺激,才會變得更大更強壯,所以健身選手才會越舉越重
水,並不會越游越重阿。

過度自信
研究顯示,大部分的人對於大部分的事,都會過度自信。
不僅僅是普通人,其實專家對於過度的自信又更加嚴重,只是他們比普通人更有說服力。
企業家都相信自己可以渡過低迷、餐廳業主都認為自己可以高朋滿座,
其實數字告訴我們大部分的餐廳3年內會倒。
在統計上來說,投資餐廳的投報率低於0!
法國也有這樣的調查,84%的男性認為自己高於其他男性,這個數字絕對是高估的!
政府也會高估自己的執政程度,來承諾無法達成的政策(雖然有時候也是為了選票)

社會認同
假如在路上看到一群人看著天空,那你最正常的做法是...抬頭看向天空
社會認同最普遍的發生在流行、休閒和宗教
我的行為跟他人相同就是正確的,越多人相同就算違反自己本意也是正確的
 
著名的電梯實驗,路人(隨機被實驗者)走進一個全部人(演員)都背對電梯門的電梯,70%以上的路人會向後轉。
艾氏從眾實驗則是兩條明顯長短不同的線段,讓被實驗者依照題目選出長短,答對率接近100%。但接著安排7位假實驗者(演員)通通選擇錯誤的答案,盡然有高達30%的人配合去選擇明顯錯誤的答案。
 
其實在人類演進的過程中,從眾是非常聰明的生存策略,因為看到火半開始逃跑,當下決不會思考為何逃跑,跑到安全的地方再思考也不遲。

沉默成本
在這個場景最常發生的事情是,當我們了票、在電影院已經看了一小時後發現是爛片,通常我們會想說已經花費一小時了,還是把另外一小時看完吧!
其實這樣的決定不是節省一小時,恰恰是浪費了後一小時。
在創業、投資也是如此,我們計算不清後果,設立不了停損點,就會不斷可惜原本投入,就越陷越深。
 
也許上述的例子看起來很容易突破底線,那在投資股票時,我們在$100買入,結果開始下跌已經到了70$,大部分人是不會脫手的。
其實也是害怕沉默成本的損失,在股票看來,應該預期的是未來性而不是相較於本來買入的金額。
 
在沉默成本上,當我們花了金額去參加講座,卻發現只是個廣告或是毫無意義,請不要可惜已經投入的時間,更不要期待後面會更好(若一場講座開頭就毫無價值,不可能到後來卻獲得掌聲)而是提早離場,省下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反面的例證還有,當一個男孩在追女孩的時候,偷偷得讓女孩付出沉默成本吧!
付出不用大,一場電影、一根冰棒都是沉默成本。

互惠
人類是以生俱來互惠的種族,在古代世界打獵到一頭鹿,是沒有冰箱可以保存的
那就會分給其他的小伙伴們,其實很簡單的想法,現在我分你一份,改天我餓肚子你也會分我一口。
 
其實在商業上大量使用這樣的模式,先給你一點好處、免費,再來請你告買產品。
有些人認為商業是邪惡的,其實在非營利組織也會如此,先寄給你精美包裝禮品,再請你捐錢。
 
報復,也是互惠的反面,冤冤相報何時了。
耶穌基督告訴我們,有人打你的右臉,要把左臉也給他打。
其實包含重要的智慧,跳脫軌局的互惠模式,才有可能結束紛爭。
 
 
 
arrow
arrow

    子洋,財富閱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